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无法确定的大反攻

来源:观察者网   时间:2023-05-22 14:00:17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相关资料图)

本周,俄乌战场上双方围绕巴赫穆特城区的交战仍在进行,由于5月9日胜利日即将到来,而乌克兰的大反攻也迫在眉睫,决定性的时刻是否会到来,战况会不会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或许应该从更基本的角度来看一下。

俄乌战场之外,美国本周宣布已经使用AIM-260远程空空导弹进行了打靶,并且明确表示这种导弹是为了应对解放军霹雳-15导弹的“威胁”而开发的,同时未来美军还将继续研制射程更远的LRAAM导弹,以应对解放军已经列装的另一种远程空空导弹。那么美军是不是真的能在空空导弹问题上扳回劣势呢?咱们也来聊聊。

无法确定的大反攻

俄乌战争进行到现在,双方围绕一城一地的得失仍在继续艰难的对抗。从最新的战况来看,俄军已经将乌军压缩到巴赫穆特城内最后的“城堡区”,也就是几座高层楼房的附近。在5月5日凌晨,有消息称,双方的炮战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猛烈程度,双方都在尽可能的倾泻火力,为最后的攻坚和死守做准备。

关于战场的新闻已经非常多了,其中有几件事情特别有戏剧性。首先就是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津连续发表视频公开讲话痛骂俄罗斯国防部,称他们没有给自己充足的弹药,他要求的弹药只有很少能够到达前线,因此将被迫停止进攻,他在一处前线阵亡士兵集中地点名痛骂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称他们为蠢货,没有良心。稍后更是发表公开视频称如果瓦格纳集团的弹药仍然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他将在5月10日带领瓦格纳部队离开巴赫穆特前线。

普里戈金表态之后,阿特木斯克西部堡垒区域出现了俄式燃烧歌会

但是与他的视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面提到的巴赫穆特的激烈炮战,也恰巧是在同一天开始的,瓦格纳完全没有表现出缺乏弹药的迹象。

当然有人就会说,普里戈津这是不是战略欺骗,毕竟此人之前就曾经发表视频要求泽连斯基不要从巴赫穆特撤退,和自己来一场面对面的单挑,可以说是继小卡德罗夫之后,俄罗斯又一位邪典喜剧大师。

但这番话,或许并非完全在把乌克兰当傻瓜戏弄,虽然稀薄,但多少有点真相。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瓦格纳早在海外作战的时候,就已经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实,如今他们的弹药来源也是颇为不可描述,反而基本上是不太依赖俄罗斯国防部的支持。

另一方面,甚至还有一种情况,瓦格纳本身也在俄罗斯军工业内做了广泛的投资,有一些新型武器和弹药本身就是瓦格纳投资完成研制的。

普里戈金出资研制的滑翔制导炸弹,近期俄军使用的量很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瓦格纳的补给肯定不是俄军重点考虑的问题,甚至,其中很多弹药虽然是瓦格纳集团出了真金白银买的,最后却在运输过程中被俄军拿到其他地方去用了,这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因此,普里戈津对于瓦格纳集团缺少弹药的说法很可能是言过其实,但却也指出了俄罗斯国防部从他这里卡弹药的事情也很可能是真的存在的。

当然普里戈津凭着和普京的关系,完全可以把这事情内部解决,但非要把这事捅出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俄军的很多问题即使是通过普京直接指令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得到解决,非得再进一步施加压力。另一个,当然就是这都是表演,给乌克兰人看的。

或许更现实的可能是,这两种猜测混在一起,既有表演成分,也有内部斗争策略的因素吧。

但不论如何按照目前瓦格纳的作战势头,你要说乌军真的信了普里戈津的鬼话,当真对“缺枪少弹,士气低落”的瓦格纳部队发起反攻——那大概才是缺心眼了。

反正泽连斯基也已经指示乌军要死守到5月10日,等待他的大反攻。

但是在这个大反攻在即的关键时刻,泽连斯基却在波兰访问,如此大事最高领导人不在家,这实在是多少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但事实就是如此,笔者也不明白为什么……

当然现在的说法是泽连斯基是害怕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进行报复,因此要推迟行程。在此期间还将访问德国。

当然你也可以说乌军的军事行动,肯定不可能让泽连斯基亲自指挥,命令机枪阵地左移五米,所以泽连斯基不在基辅坐镇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不论如何,这都给即将发起的反攻蒙上了一层阴影,似乎没有人欢迎这个“早产儿”。

其实从乌军目前的态势来看,战线上的选项是有限的。

北部战线,有坎捷米罗夫卡、塔曼等几个近卫师正在以逸待劳;中部战线,巴赫穆特、马林卡等战场上俄军兵力十分密集,难以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南部战线,强渡第聂伯河风险巨大,尤其是俄军空天军的作战能力在大量精确制导弹药到位后已经今非昔比,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渡河作战是非常不明智的;还有个扎波罗热,也是目前西方媒体谈论最多的,要想突破俄军防线,长驱直入数百公里冲向亚速海的话,难保不会反而变成了给俄军一个大包围的机会。

目前扎波罗热一线俄乌双方部队的大致部署情况 感谢图片来源:鹏程杰森

所以不论如何,这次乌军的反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和去年在伊久母-红利曼一样,找一个俄军防守空虚的地点,夺回一些领土,然后宣告大胜。

但现在战场上哪有这样的地点呢?

反正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出来。

本周乌克兰对克里姆林宫的无人机袭击倒是非常成功的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次在视觉效果上颇为壮观的爆炸,居然连克宫顶上飘扬的巨幅国旗都没炸坏。或许乌军的这次大反攻,最理想的也是这样,能够在新闻上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让乌克兰能够宣告一次胜利,即使没有给俄军造成多少损失,也是可以的。

具体如何操作,这就要留给乌克兰自己去伤脑筋了。

但打仗从来不能一厢情愿,从目前战场上俄军的部署态势来看,俄军也是打算后发制人,最好乌军首先发起攻势,给俄军一个在运动战中歼灭大量乌军的机会,就像库尔斯克会战。

但乌军此时,又何尝不是一样,某种意义上他们的西方武装的“进攻近卫旅”,也很适合在俄军进行进攻时去打俄军的侧翼,最好能打出一个类似德国“冬季风暴行动”那样的大胜,把战争进程拖延两年什么的。

乌军装甲兵精锐在德国训练学习使用豹式坦克

总之这对尴尬的双胞胎,二战的战史都是烂熟于胸的,都不想贸然进攻,最好能通过防守反击,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对手。

结果就是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一边是西方国家逼迫乌军必须进攻,一边是乌军满心不情愿的进行拖延,希望让俄军先手,自己再来扮演曼施坦因。

在这种态势之下,最后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当然可以看戏。

这里还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最后乌克兰的大反攻雷声大雨点小,泽连斯基成功说服西方国家不再逼迫马上反击,而是允许他再积蓄一些实力,事实上已经有北约军官表示,乌军或许要到今年6月以后,才能真正准备好发起一次进攻——那……就真的可以重演1944年7月那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役咯……

AIM-260,应激反应的产物

本周,美国《战区》网站报道称,美国空军的QF-16靶机部队正在进行AIM-260空空导弹的试射工作,仅在去年,该部队就进行了30次试验任务。当然这并不是说已经试射了30次导弹,而是QF-16靶机进行了30次飞行,但这些任务是为了支援JATM(联合先进战术导弹)项目而飞行的,而JATM导弹也就是AIM-260。

当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AIM-260导弹的画面,但美国空军此前已经透露了一些关于这种导弹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AIM-260导弹是为了取代AIM-120导弹而开发,它的最大射程将会大大超过AIM-120,但是尺寸仍然和AIM-120导弹相同,以便装入F-22和F-35的弹舱内。

其实AIM-120导弹目前最新的型号AIM-120C8,或者说AIM-120D,此前公布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110多公里。但2021年3月,美国空军称AIM-120D导弹在一次试射中创造了“已知最远的空空导弹射程记录”,在这次实验中这种导弹在非常远的距离上击落了一架BQM-167靶机。

此前的美国空军自己的空空导弹射程最大记录是1979年F-14A发射AIM-54“不死鸟”导弹创造的,射程是212公里。

不死鸟的出色射程和性能扩张了美海军航母战斗群防空网

这就引起不少朋友的奇怪,你说这空空导弹的最大射程怎么还能和橡皮筋一样,使劲一扯就能又长一截呢?

其实这方面的“技巧”,咱们之前也解释过,那就是利用高抛弹道进行超远距离射击,当然在这方面最好是有双脉冲发动机,效果可以更加明显,但其实普通火箭发动机的导弹运用高抛弹道也一样能打出比正常情况下更远的射程。

冷战时期大家比较“保守”,在公布导弹的射程的时候,一般都不会用这个高抛弹道下打出来的最大射程,近几年随着俄罗斯宣称S-400射程400公里,美国宣称标准6射程400公里,以色列宣称“巴拉克8”射程160公里,这才开始“坏了规矩”,大家都用这种射程来宣传自己的导弹有多么厉害了。

实际上红旗-9E,霹雳-15E如果也用这一套来宣传,那射程可就不是260公里、145公里这么简单了,差不多都应该能翻倍才对。 我们的外贸装备的宣传口径相比美、俄、以色列,毕竟还是少了些“商业兽性”啊。

只不过运用这种办法打空中目标,导弹在末段由于发动机早已关机,机动能力很有限,只能用来对付不做大幅度机动的目标,或者说,“打得好不如接得好”。

但如果运用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在靠近目标的时候火箭可以再次点火,使得导弹获得不亚于发射之初的强大机动性,那就算是要攻击高机动的战斗机都是可以的。所以,AIM-120D的这次试射只能说是对高抛弹道进行试验,而AIM-260,是否有双脉冲呢?

F-22发射JATM的想象图,目前的AIM-260完全没有任何实物图片泄露出来

这个事呢,首先AIM-260因为尺寸要和AIM-120保持一致,所以可以排除类似英国“流星”那样使用冲压发动机的可能,那么要达到更大的射程,当然双脉冲火箭是最合理的推断。

双脉冲发动机不仅可以提高导弹的末段机动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它可以优化飞行全过程内的能量分配,本身也可以起到增加射程的作用。换句话来说,双脉冲导弹如果使用高抛弹道,还可以有一个更加夸张的最大射程,也就是不把第二个药柱留到末段再用,而是用它进一步提高射程,末段和普通导弹一样没有动力,那么这个射程就会更远。当然如果在导弹的气动设计上再进一步改进一下,比如采用类似增程型“哈姆”导弹那样的,侧面加边条翼的设计,射程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增程型“哈姆”的侧面边条翼设计使得该型导弹的打击速度和射程均有所提高

所以AIM-260如果真的按照此前美国媒体猜测,就是射程能到260公里的话,其实是不稀奇的,只不过它真正能够用来攻击高机动目标的射程,应该和霹雳-15类似,就是150公里左右。

这么看来AIM-260其实才是之前传说中采用双脉冲的AIM-120D,而现在的AIM-120D……大概就是那么回事吧。美国空军也承认,AIM-260导弹就是在霹雳-15刺激下开始发展的,对标之意溢于言表。

当然美国波音公司目前也在独立开展另一个项目,代号LRAAM,远程先进空空导弹,目前已经放出了一个模型,采用两级火箭的设计,据称是用来对标中国的霹雳-XX,也就是之前在歼-16战斗机机翼下曾经亮相的“飞行电线杆”。

波音曾展示出的“远程空对空导弹(LRAAM)”模型,很明显能看出来他的两级设计

霹雳-XX咱们之前也说过,根据网上的公开论文,它是中国航天科技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超远程空空导弹,它的发动机比双脉冲更进一步,为全程推力可调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就比双脉冲火箭更加灵活了,当然它的燃料和常规的固体燃料有所区别,要在小型导弹上使用的话或许没那么容易。

射程方面的话,它会大大超过霹雳-15,也远超过俄罗斯的R-37M的400公里,差不多就是500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下水平。

而且由于采用了全程推力可调(也就意味着可以随时关机和开机,可以有很多个脉冲了……),它完全可以在接近最大射程的距离上仍然保留一些用于提高末段机动性的燃料,也就是说,它可以在数百公里的距离上具备攻击高机动战斗机目标的能力。

波音的两级火箭发动机的LRAAM某种意义上是在无法实现全程推力可调发动机的前提下,尽可能达到接近它能力的一种设计而已。当然这就会带来一些缺点,比如说无法用来攻击距离较近的目标,但至少最大射程和末段机动能力是勉强能跟上,也算不错了。

其实去年以来的俄乌战场上,俄军苏-35战斗机使用R-37导弹的实战,可能是当年两伊战争中伊朗使用“不死鸟”导弹以来,对于远程空空导弹实战效果的再次演示。有一些基本问题还是没变,那就是这类传统的远程空空导弹用来对付没有相应对抗能力的对手,效果好得出奇。

Su-35挂载R-37M远程空对空导弹,射程远就是好啊

由于R-37的射程远超过了乌克兰苏-27、米格-29的雷达能够看到目标的距离,而苏-35的“雪豹”雷达也显然具备了低截获率工作模式,因此实际上大多数乌军飞机是在没有雷达告警,更没有看到对手的前提下就被击落,除非飞行员时不时像发神经病一样做出一些大幅度的机动动作,否则无从躲避。

两伊战争后期伊拉克空军的“幻影”F1战斗机的电子对抗系统开始能够对F-14A的雷达和“不死鸟”导弹的导引头雷达做出告警,从那时开始“不死鸟”的实战命中率就大幅度下降了,这也和这些老的远程空空导弹末段无法跟踪高机动目标有关,只有对手毫无察觉,才能不知不觉的被击落,还是“打得好不如接得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空军如今对于给三代机加装能够有效探测到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低截获概率工作时信号的新型雷达告警机也是火上房,毕竟歼-20那个雷达可不是吃素的。最近有一条新闻说为F-16开发的此类设备已经开始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测试,估计再过个一两年,也应该实际装上美国空军的F-16 block 70了,当然这玩意啥时候能装到台湾省的F-16V上,那可能至少也得等美国空军自己先去安装上再说了,在那之前,台湾省的F-16V在歼-20面前,依然是等于蒙眼裸奔。

网上我们可以看到飞行模拟玩家用F-16对抗歼-20的一些视频,游戏里F-16是能够在被歼-20雷达锁定时告警的,于是大家就可以看到全过程当中F-16的飞行员一边拼命机动躲避,一边试图用肉眼搜索到歼-20,最后无奈的被霹雳-15击落,而在现实中,没有更换新的雷达告警机的话,甚至都不会有机会看到这个状态,就是飞着飞着就突然没了……

在现代条件下,对于拥有双脉冲发动机的霹雳-15,或者更加先进的霹雳-XX,敌方战斗机如果探测到导弹导引头的信号才开始机动,那还是晚了。更不用提,对于采用A射B导模式发射的导弹来说,战斗机在远距离上过早开始机动的话,导弹也只需要进行较小的幅度的机动,就能几乎不损失射程保持跟踪,而这正是霹雳-15、霹雳-XX这一代导弹基本都有的能力了。

PL-15E已经出现在珠海展台上不止一次了

美国空军现在计划明年让AIM-260导弹达到初始作战能力,那也就无非是大差不差的追上霹雳-15,也是个值得警惕的对手了吧。

但……霹雳-15和霹雳-XX就是中国空军的最终目标了吗?或者说中国空军会20年不变,继续用这两种导弹包打天下吗?

显然……不会……

那么美国开始考虑AIM-260之后的下一代导弹了吗?

好像还没有……

毕竟,应激反应怎么可能比谋定后动更有前瞻性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最新资讯

业界